Sunday, October 31, 2010

三个白痴,并不白痴!

也许是因缘巧合,我读到了由林明华写的社论:“训练得好”,还是“教育得好”。里面摘录了一段来自印度电影《三个白痴》/ 3 Idiots,很有意思的情节:

主角被一位自大的教授拉进讲堂,就只因为那位教授误会主角自称是最出色的教授,所以要他尝试授课,而那位教授就找了一个席位坐下,要看一场好戏,要看主角如何出丑。

主角一眼扫过整个讲堂里的学生,呆了一下。在那位教授再三催促下,慢条斯理地拿起桌上的《工程系辞典》,翻了一番,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词:Farhanitrate,Prerajulisation。然后,他缓缓地说:“你们可以参考书本,在30秒里面,找到这两个词的定义。找到的请举手,看谁第一,谁最后。现在开始。”

一时间,这个讲堂陷入了疯狂,连教授也参与其中。那三十秒内,镜头不断地移动:教授夺走座位旁学生的书,只为了找到那两个词的定义;剧中的超级书虫在找寻定义的时候特地东掩西盖,只为了预防旁边的学生知道他的进展;主角心闲气定地看着时钟。

三十秒过了,没有人找到定义,全场寂静,那书虫还不停地翻查书本,在主角再三地宣布时间已到的情况下才气馁沮丧的放下书本。最后,主角说话了:“在我写下这两个词的一刻,这里有谁是因为即将学到新知识而感到兴奋吗?没有,你们是陷入了疯狂的追逐中,只是为了争取第一!”停顿了下,继续说:“就算你们真的得到第一了,知识有增加吗?没有,增加的反而是压力!”

“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里在凶猛的狮子也会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请问,这是训练得好(Well-trained)还是教育得好(Well-educated)?”

这时,那位教授打岔道:“别说那么多废话,快快解释那两个词的定义!”
他顿了一顿:“这两个词其实没有定义,那只是我两位好朋友名字:Farhan 和 Raju 组成的词而已。”他这句话引来全场哄堂大笑(当然除了那位教授)。
“你……你……是这么教工程学的吗?”
主角平平地说:“不是,教授。你是这学院最顶级的工程学教授,而我只是在教你,怎么教书……”

只是这段摘录,就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感身受啊!接着,我就真的上网搜寻并下载了来看。就是今天,我一口气把这164分钟的电影看完。也许是泪腺不够发达吧!有几幕理应是非常感动至泪流满筐的,我却流不出泪。可是,至少我的笑点是蛮低的,我几乎整部电影就笑着看完。一部融合喜剧,剧情,现实,亲情,友谊,爱情,当然也少不了励志的电影,体现了当今印度教育制度的缺陷,也隐射了现今社会用学位来决定一人的地位,工作及前程的怪思想。

身为一名理科生,我了解现在理科生的困境:只有第一被认可,第二只会被忘记,生活因此成了盲目追求第一的煎熬。我很郁闷:为什么在班级排列上,理科班偏偏就是要被放在第一位,然后才到会计、语文?为什么只要是涉及科学的工作就被当成很专业,画家不是么,音乐家不是么,教师不是么?(我个人反而认为教师才是世界上最专业的工作,因为教师,才会有现在那么多的专业人士)为什么家长就是喜欢决定自己孩子的前途,尤其是未来的工作?(至少我的父母不是这一种,谢天谢地,谢谢父母)为什么选择考试来决定学生的将来,而不是由他们的兴趣热情,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来决定?

西方世界能够从黑暗的中世纪再度崛起,靠的就是文艺复兴——再度燃起一股对知识的渴望之火。雷纳多*达芬奇、巴赫、伽利略……有的就是那股对知识的渴望,所以他们就能流芳百世。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困在制度教育的框框中?死背,死记,死读书,就为了应付考试,就为了拿个美美的成绩不被人耻笑,就为了拿个好成绩让人羡慕,然而在考试后就把所学忘记,要不就读了不懂,学了不会应用,这是教育吗?那股对知识的渴望去了哪里?这还不是在开倒车吗?

成为考试得到第一,除了成绩单上有个‘1’,除了成为班上的天才,除了常常被人羡慕,除了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还有得到什么好处吗?没有,盲目地追求第一,你只会得到更多压力,只会自寻死路,只会抹杀自己仅存的那一份纯朴,更会的就是典当掉自己最珍贵的创意。你学到的,真的在生活中运用到吗?如果是不会运用,那么你是真的学到了吗?

以前,人自杀是因为恐惧;现在,人自杀是因为逃避,逃避什么?逃避压力。剧中,一位学长因为父亲中风无法按时完成毕业工程,被教授无情地推迟一年毕业,在宿舍里上吊自杀了。再先进的科学验证,只能证明他是自杀。但没有人知道,没有感情的科学验证不能真正地推断出他的死是他杀,而且凶手就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压力了。再继续推断下去,那股压力源自于严重缺陷的教育制度。教育不是培训新人才的吗?为什么现在成了杀手?

在结束前,我要引用剧中几句对白:
主角对热爱摄影但因屈服于父亲的意愿而成为工程系学生的朋友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后果真的很可怕:我们可能无法看到一代巨星的崛起,无法欣赏月球漫步、45度反地心引力倾斜、和各种经典舞步。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只会徒增自己的压力,提早死亡而已。

接近电影结尾,招聘员要求主角的朋友改变直率的性格方可聘请他。他这时淡淡地反驳道:“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 一种潇洒的回绝,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在他离开之前,招聘者叫住了他:“一直以来,我面试的应聘者都是个应声虫,很轻易地就舍弃自己的原则,只因为屈服于工作的条件。你是我面试以来第一位不肯屈服于条件的人,我们现在可以谈薪水吗?”

对我影响很深的:“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当然,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完善人生,学得更多。有这样的想法,读的知识,自然就比较容易入脑,思想也比较有弹性了,而不是受限制的。读书不是拿来受苦的,而是一个享受知识的过程!

“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 ”恐惧?安慰自己的心吧!再艰难的事一定能解决,在辛苦的生活也能渡过。雨过了,就是天晴;雪融了,就是春天。

《三个白痴》,谢谢你!

Sunday, October 24, 2010

追与逐

真是受够了最近一直发的噩梦,从不会让我有刻停下喘息的一时。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去到熟悉的地方,但是每次在那里转了几圈,我最熟悉的地方却成了我最陌生的地方。曾经为熟悉那里的引以为傲的,现在却让我迷惑,成了我开始恐惧的地方。

时不时,在梦境里,我不是被不同的物体追逐不放(熟人,坏人,僵尸,昆虫……),就是在追逐着一个不明的东西,梦里可以清晰地知道那是什么,回到现实,像再想起也无法。

这样的追逐好辛苦,好累人啊!我真的好像停止奔跑,让在我前面的消失踪影,让在我后面的追上我来,把我嚼咽掉。

我好累,我不想再逃跑,再追逐了,放过我吧!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致你的一篇

你好坚强,偶尔崩溃也无所谓,最重要是不要倒地不起啊!

坚强的你,一直以来就是我喜欢你的一点。你不轻易地掉泪,对一个女生来说,你已经是那个与众不同的了。好胜爱竞争的我,也因为你的这一点成了我的动力,不为小事轻易倒下,就算前面的路途再艰难,想到你还挺得直直的,就不敢怠惰,因为我相信风再狂,雨再大,总有雨过天晴的一刻,我就是要熬到那一刻的到来!

人生是一个完美的不完美配套,有起就一定有落,爬得再高也会有下来的一刻,跌倒了也会有爬起来再走的一时,凡难事有一套或是多套的解决方案,坏事总有它好的一面,永远也会有结束的一刻。这就是人生。

再稳固的高塔也有坍塌的时候;再坚固的围墙也有脆弱的一点;再坚强的人也会有崩溃的一时;再坚强活泼的你也有脆弱的一面。掉泪,只是休息一下的象征,拍拍腿上的灰尘,重新站起来,是时候启程了。

考试的压力的确强大,但是只要你比它更强大,就不必担心会被它压垮。压力不是把人压扁,而是催动一个人的动力,就像面粉,几经搓压,才能压出好吃的饼干来。

考试来临了,准备好了吗?站挺,有力地向前迈进,迎向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路上就算太阳再烈,狂风再大,雨更无情,别担心,你的背后永远都会有人支持你的!也许你不懂,我也会在你背后,做位支持你的无名氏。

加油吧!

Monday, October 11, 2010

从回家,到火车

在这里连续住了三个星期,对那些家乡远在他方的说是夸大了,但是对那些PBSM (Persatuan Balik Setiap Minggu,哈哈,又滥用了PBSM……)来说,我可是异型了。

从7月开学入住这里至今已经有3个月了,有人在这里也住了3个月(没错,连开斋节也不回家乡,结果开斋节后就染上了骨痛热症,又继续休假2个星期。);也有人自从第一天报道后再也没有出现了,不是因为在这里住的辛苦而退学,反而是因为家里太舒服,宁愿天天花一个小时驱车来回上课,也不肯体验一下离家出外居住的生活,真想知道他以后在外国要如何生活。我真的有点佩服这些人(我知道的,其实只有那一个),可以天天风雨不改地消耗石油,排放二氧化碳,最重要的是有很多钱可以拿来烧来祭车,就只因为离不开家太远,重点就是佩服老兄您很有钱。

没什么,只是有点心理不平衡而已,次次回家就是要搭服务素质及科技落后别人半个世纪的KTM,在车站苦等到预计抵达时间时,往往就会听到广播员(次次说话比周杰伦还含糊不清的)说火车将会慢点半个小时。成功等到火车的时候,偏偏就是没有座位,然后就像沙丁鱼那样(不是在大海里的,而是在罐头里的)搭车回家了。有时还很羡慕罐头里的沙丁鱼的,它们还可以挤得蛮舒服的,火车里的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味道:汗酸味,呛死人的香水味,恶心的古龙味……如果那天肚子不好,就不要上车了,免得中途把前晚的晚餐给呕出来。

还好,每次搭火车回家时都会有朋友陪伴,尤其是Shik Ying。哈哈,回家路上有人陪伴就不会太闷了,要不然1个小时一个人与一大群陌生人呆在火车里,我会成为沙丁鱼症候群了。

外国人常常说马来西亚人很热情,我有点怀疑这论点的准确性,是真的吗?在火车上,吵吵闹闹的就只是那几个:那些小孩子嬉闹的声音,一群外劳叽里咕噜说的话,还有一些私人播放的印度歌。这个现象,哇,让我觉得像是在别个国度的马来西亚!

我试想象:一个外国人等了两个小时(我经历过)终于踏进火车,发现那列火车特别怀旧,这不是50年前我国(他的国家)在用着的款式吗?哇,好热!可能是人多冷气不够冷吧!(其实是冷气坏了没去修)然后就挤沙丁鱼罐头,心想:哈哈,好不容易的,终于体会到深入民间的感觉!(其实是在一群刚去外边游玩回来的外劳)这个味道(汗酸味)就是这个国度的味道吗?好特别呢!(这时,外劳开始叽里咕噜讲起话来,连我也听不懂的。)那位“幸运”的旅客就很兴奋地用刚学到的马来西亚语与他们讲起话来。第一句,第二句,那些外劳用奇异的眼神看着他,之后才用不是很流利的语言与他说起话来,可能是理解错误吧,那位已经把外劳当成本地人来看的外国人就错误地把吉隆坡和雪兰莪以外的地方当成是那些外劳的家乡了,才惊觉:哇,发展好不平均啊!聊下聊下,那位外国人到站下车了,在走出车站时才发现:裤带被人划破了,钱包证件之类的东西不翼而飞(这个可能纯属虚构),自己的背包有被人打开及搜过的痕迹(这个就真的发生在我的朋友身上)。他这时才依稀想起:踏出火车之前,看到有人拿着他的钱包向他挥手再见,脸上是那种在地上捡到金的表情。

这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一笑而过的故事,它是有一点真实性的。

最后一句:KTM,你不是穷到要破产的公司吧!有钱一连兴建了几个车站,难道就没有钱改善火车的素质,增加那个少得可怜的班次吗?

Friday, October 1, 2010

持续这样,只会疯掉

你还好吗?预考的压力及来临大考的压迫,你承受得住吗?真希望你能知道远在别州的我愿意为你承担这份压力,希望你不会被这些压力压得窒息。

我好吗?还好。(其实一点都不好)这几天一直就是睡不好,结果上着课时就死命地打瞌睡,完全搞不懂前面讲师在讲些什么,要不然就是讲师在讲课时,就迷失了思绪,要灵魂穿越七大洲五大洋才能把迷失的思绪扯回来。

我开始逐渐失去以前引以为傲的能力:方向感,安全感,黑洞般的食欲,观察力,以及现在开始消失的注意力。我开始把自己排除在社群外,慢慢地与孤独重新共处。孤立无助的感觉就像小伤口流出的血,缓慢地,有感觉地,无助地,却不停顿地。精神的支柱像铁生锈般,缓慢得无法留意过程,效果却如黑夜白昼般如此明显。时不时,我很想倒下,然后再也不想爬起来,让生命随着时间,像血流如注的伤口流出的血,一滴一滴地让它流走,直到血液完全干枯为止。

倒下,我并不想睡觉,因为梦中留恋的情景已经不再,继续留驻也于事无补,反而只会徒增烦恼,恐惧及寂寞。梦,再也没有一个美的,再也没有一个和平的,再也没有一个好的,再也没有一个值得的。

噩梦连连,到底是象征什么?一个预警?还是反射日常生活里的事物?还是一个能力消退的正常现象?我没学习心理学,没有研究梦的经验和基本知识。我知道人是能控制自己的梦境,但是我却逐渐被梦控制,混淆了梦与现实的界限。醒着的世界太过梦幻,眠了的世界如此真实,界线开始模糊,我开始迷失。

以前站在悬崖边却能勇于跃下,因为很确定这只是梦;现在在梦中,即使只是一层楼高的地方,我却犹豫了:这是现实吗?我跳了下去,不会有事?以前想要从三级阶梯跳下来会三思,因为很清楚这是现实;现在就算会拿命的活动,都会盲目地冲着去做,因为我错误地把现实当成了梦。这样下去,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站在18层楼的阳台上,为了逃命只有跃下,我会不会选择跳下去呢?如果是梦,着地了最多只是醒来;如果是实,着地了就永远卡在梦里了。

Inception 里有一个很容易理解却很难体验的理论:在梦里被子弹打伤的痛,和在现实中的事同等的,只不过后者是身体上的疼痛,前者却是心灵上的伤。

我开始怀疑,我到底是活在那一个空间?我已经醒了,还是还在发着梦?